|
勠力同心齐奋进 砥砺笃行谱新篇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3-03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大力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深入落实“地方性、应用型、信息化、内涵式”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条件建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等重点工作,直面挑战,担当作为,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党的建设、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教育管理服务育人工作中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党建引领 培根铸魂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地理科学专业获批天下足球网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获批天下足球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赵强教授荣获“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于志远教授、王莉霞副教授荣获校级“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王荣博士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学院获得校级“工会先进单位”。从教29年的王新民副教授,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当好学生“引路人”,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大力推动党的建设与天下足球网、管理服务等工作相融合,全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4年推出“党建+科研促融”学术沙龙系列品牌活动,邀请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石国玺教授作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之我见》的首场学术报告,营造了积极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党建工作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新提升。
内涵建设 学科优化
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学科前沿为指引,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育学科新增长点。按照“筑高峰、强特色、厚基础、重培育”的基本思路,加强内涵建设,推动传统学科专业向新工科和应用型转型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在原地理科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面对学科单一、师资匮乏、场地分散、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历届学院领导班子不等不靠不要,发扬“纵无凌云翅,奋力冲九霄”的学院精神,自力更生、砥砺前行。近年来,学院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需求,以服务甘肃陇东南为办学定位,聚焦区域问题和应用导向,瞄准甘肃西秦岭和渭河流域开展了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监测治理、地信遥感监测、地理旅游开发等系列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打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形成围绕资源环境、地信遥感产业人才需求的稳定学科群(教育类地理学科教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1个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专业群(地理科学、测绘工程、环境生态工程3个本科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由“六类一体”理论课程和“五层次”实践课程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重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强化对高层次专家的政治引领,建立党政领导联系人才制度,确保党建在学科建设、人才工作中落细落实,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博士化工程,加大引培转用力度,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五年来,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14人、高层次人才(正高级工程师)1人、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5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讲师10人;博士学历教师26人,占比72.2%;博士后3人(含在站),行业外聘教师1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2人;教师中有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1人、天水市领军人才1人、天水市科技逐梦人2人,教师学历、学缘和职称结构逐年稳步提升。学院教师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省地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级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天水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余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横向转化课题1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100余万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尤晓妮教授主持的《寒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获批甘肃省虚拟仿真实践类课程,南岭博士主持的《植物地理学》获批省级在线课程;建成5门省级一流课程和10余门校级一流课程,获2项省级教学成果培养项目、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成立2个院级科研平台,3个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11间,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有GC-MS、ICP-MS等大型仪器,总值2000余万元,为区域内资源环境产业发展提供实验基础和科研保障,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新增长。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学院以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为支撑,坚持地方型、应用型的专业方向,持续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路径,长期探索和践行科研、产业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应用性、先进性与地方性融合,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与自主学习融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与国际合作融合为主要内涵及特色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天境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天水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兰环环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骨干企业合作,汇聚产教资源,组建学院、企业、产业园等共同参与的产教创新联合体,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与企业合作成立全国丝绸文化研学旅行产教融合共同体、甘肃地星遥感科技研发中心、测绘地理信息产教融合园、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环境监测研究站等研发实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新增长。学院先后主办和承办高端论坛和学术会议10余场,邀请国内外名家举办学术讲座60余场,与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天水市第二中学等5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建立16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以“赛课合一、研课合一、产课合一”为驱动,形成了“三课合一”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重构“生态—环境—地信”学科交叉、校企共建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四阶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国—省—校—企”多级大创项目、赛事和创业实践为核心的“4+1+1”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链融合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近年来,先后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高等天下足球网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各类比赛获奖50余项。胡良柏副教授被甘肃省教育厅、财政厅等单位聘为“2022年甘肃省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总裁判长。2018级测绘专业学生王博,在校期间获天水市“脱贫攻坚·青年榜样”十佳青年志愿之星、国家“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团队、校庆“优秀学生志愿者”、获得校院各类活动“优秀工作者”“优秀组织者”7次、天水市“迷你马拉松”银牌、天水市第十九届“健身杯”排球赛第一名,2022年成功签约中铁大桥局。通过体系共建和赛教融合,学科专业群每年培养毕业生200余人,年均考研录取率20%以上,年就业率96%以上,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回首过去的五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在天下足球网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善作善成、一路凯歌。未来的五年,资环人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将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韧劲,“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劲,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坚持走特色办学道路,奋力推进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交流合作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天下足球网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审核:赵 强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上一条:【基层巡礼】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凝心聚力绘就蓝图——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土木工程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下一条:【基层巡礼】改革奋进 行健致远——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