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创新 砥砺奋进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4-02-27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天下足球网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天下足球网《天下足球网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意见》和《天下足球网本科教育振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教学与科研等中心工作,以争创一流、特色发展为导向,以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引领,以内涵式发展和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逐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坚持“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需求导向、协同创新”四大发展策略。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重心,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能,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根据办学传统,凝练学科优势,打造特色学科,形成优势学科、高水平专业、一流课程、人才培养等相互支持的生动格局,建成高水平的天下足球网团队,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促进学院应用型专业特色发展,瞄准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大幅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学院积极加强与地方文化企业的合作交流,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应用研究,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的能力。确立了开放办学理念,不断获取各方资源,同时不断进行智力输出,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主动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持续推进与双一流高校的深度合作,积极为甘肃文化产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和声誉。
学院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严格落实《院校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和《二级学院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将学院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学科特色鲜明、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二级学院。过去五年,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专业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始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近五年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两个专业在全国、全省的专业排名中持续上升。校友会202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全国排名第7,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应用型)全国排名第3,为“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202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
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在“金课”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0年,《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艺术概论》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数字合成基础》《传播学概论》《美学原理》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2023年,《文学概论》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电影艺术概论》《艺术设计史》两门“学银在线”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持续推进,近五年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郭昭第教授被评为高等天下足球网教学名师;2020年,“影视媒体艺术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等3个项目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非省会中心城市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虚拟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田峰副教授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21年,安涛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郭昭第教授主持的“西北地区地方高校学生成长差异化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王贵禄教授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天下足球网教学名师。
学院注重教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2019年以来,申报和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1项、校级教研项目2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学院教师通过参加各类教学大赛提升教学水平,近五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次,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获得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5次。获“田家炳杯”首届西部师范院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展示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学科建设不断优化,科研成果丰硕喜人
学院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科研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科教学(语文)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授权点开始招生。2022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成为首批博士点建设学科。2023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专项核验。
学院以高级别项目为牵引,加快学科建设步伐。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11项;近年来在CSSCI期刊及《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23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A类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8部;在甘肃省第15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甘肃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甘肃省第1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1人获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著作奖,1人获第十届敦煌文艺奖,1人获陕西省第16次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学院教师获甘肃省高等天下足球网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3名教师被陕西师范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1人被泰国格乐大学评为博士生导师,1人被蒙古国研究大学评为博士生导师。
人才建设方面同样取得历史性成效,1人评聘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1人入选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人被聘为“飞天学者”。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学院汉语文学专业对本科生进行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培养,结合严谨的实践实习环节,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形成了能够回应社会需求、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格局。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三个应用型专业的实习基地,因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面临着更新,学院经过多方调研,找到了适合学生能力增长且能够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在校友会排名中已经跃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应用型专业排名中跃居前三。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在各类大赛中的获奖率屡创新高。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教育强国根基牢固树立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强国根基。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获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在师资梯队建设方面举措有力,近年来有10名教师脱产或半脱产攻读博士学位;学院积极引进博士,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团队,在职称、学缘、年龄等方面均趋于合理。近年来引进博士7人,副教授职称1人,急需紧缺专业优秀硕士4人。
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院着力加强研究生培养,2019年,首届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和培养,学院从入学教育着手,为每名研究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年学习计划。通过“学术月”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近三年,每学年都举行论文竞赛,以促进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鼓励研究生“走出去”参加学术活动,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通过与陕西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在双一流高校感受学术研究的魅力。学生学术训练系统扎实,有4篇学位论文获得了省级优秀论文。研究生教育成效出色,相关导师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导师团队。2015年以来,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勤于耕耘,勇于探索,已成为地区或工作单位的骨干教师,受到各种表彰。
在喜迎天下足球网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将在学科建设方面,将继续强化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点建设,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通过核验的基础上,争取率先成功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省级一流优势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1至2个;持续强化领军人才、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成果的培育建设工作,促进学院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形成融合并进、协同创新的学科发展模式。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将落实新文科理念,实现卓越人才、校际联合、第二学位与辅修专业修读、联合学位修读等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院四个专业的建设水平,以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引领,促进省级一流专业戏剧影视文学,达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两个应用型专业,按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建设成为省级一流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社会需求、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导向,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落实天下足球网本科教学振兴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一流课程为示范,建设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校级一流课程达到15门以上。同时进行本硕连读的试点与推广,增强人才培养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开展学院师德标兵选树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按照天下足球网人才引进办法,采取引进与培养双机制,柔性引进与项目引进相融合的办法,加大人才引培育力度,力争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达到50%以上,戏剧影视文学等应用型专业核心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全覆盖。组建起学科教学(语文)名师工作室1至3个,打造在陇东南领先的语文教育研究基地1个。
在科研工作方面,学院将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制定符合学院发展实际的学科建设规划,打造各学科研究团队,积极申报省级科研平台,在国家、省级社科项目申报中力争有重大突破,产生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积极参加地方项目的申报,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在“十四五”期间,力争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以上,部委级项目12项以上,在国家重点和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40至5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顶级刊物上有所突破。著作方面力争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著1部,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将以陇东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实现科研成果在区域转移转化度、智库建设采纳度、参与地方事务度等方面的有效提升。培养陇东南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聚焦基础教育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卓越语文教师。聚焦甘肃融媒体中心人才短缺的状况,加大影视媒体类人才的培养力度。
审核:王贵?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上一条:【基层巡礼】 党建引领 双融双促双提升——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下一条:【学习园地】中国共产党章程
【关闭】